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金江涛 通讯员 李凡成
(相关资料图)
为深入挖掘周口市淮阳区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内涵,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文物资源“立起来、活起来”,周口市淮阳区文物局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映象网开展“我在淮阳观文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本期走进朱丘寺遗址,深入探访这个有着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重要古遗址。
朱丘寺遗址位于淮阳区四通镇王菜园村东南、黄集乡叶瓦房村张庄北,北邻颍河三级支流民兵河,西北距夏代早期粮仓城时庄遗址6.2千米,西南距龙山晚期平粮台城址19.3千米。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探寻古老遗址 跨越千年历史
来到朱丘寺遗址,建筑的原貌已无可窥见,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如今的朱丘寺只剩下一座低矮建筑,但周围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使得这座建筑更显神秘肃穆,不远处还有考古人员正在现场持续发掘遗址。墙外的台阶下方,竖立着一座“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整体建筑斑驳的岁月痕迹彰显出其在豫东大地上曾演绎的历史传奇。
据《新五代史》记载,五代后梁时期,陈州宛丘(今周口市淮阳区)人、陈州刺史的赵犨,曾在此为梁太祖朱全忠立生祠,后建寺,故名朱丘寺。民国五年《淮阳县志》载:“朱丘寺在城东北三十五里。”朱丘寺遗址文献资料记载为伏羲、神农故都。《水经•渠水注》载:“沙水又东南迳陈城北,故陈国也。伏羲、神农并都之。城东北三十许里,犹有羲城实中。”朱丘寺遗址即文献记载的“羲城实中”,尤显重要。
据现场考古人员介绍,朱丘寺遗址呈龟背形,为一丘状高地,是一处以龙山文化晚期堆积为主的聚落遗址。外围有宽阔的壕沟,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至5米。调查发现断崖上有大型夯土基址、灰坑等。从夯土的分布形态来看,不排除是城址城墙的可能性。
文物重现光彩 承载璀璨文明
朱丘寺遗址采集有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鸭嘴形鼎足、鬹、壶及龙山文化时期的绳纹、方格纹灰陶鼎、深腹罐、圈足盘、敞口碗等陶片。从出土遗物看,朱丘寺遗址是一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对于研究两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现已在朱丘寺遗址中清理出灰坑、房基、沟、井、墓葬等遗迹。同时,探明该遗址中部存在多处建筑遗迹,且外围有一周近长方形的夯垫土,东西宽132米,南北长187米,围合面积约2.38万平方米,西侧中部有宽约5.5米的缺口。从夯垫土的分布形态来看,不排除是城址城墙的可能性。
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考古工作者在汇报中提到发现仓储遗迹。考古勘探发现,淮阳朱丘寺遗址中部存在多处建筑遗迹,目前已清理出房基7座,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200至前1760年。7座建筑遗迹中有居住型的连间排房,也有与淮阳时庄遗址夏代早期粮仓遗迹相似的土墩立柱地上式圆形建筑和土坯墙圆形地面式建筑,这类遗迹的年代集中在公元前1980至前1880年,应为仓储建筑。
朱丘寺遗址包含有丰富的龙山晚期和新砦期阶段遗存,是“夏文化探源”的重要遗址。该遗址所在的沙颍河中下游地区,是连接夏文化分布核心区的洛阳盆地与具有“禹会诸侯”之说的禹会村所在淮河流域的关键通道,对于深化认识洛阳盆地夏文化核心区和淮河流域夏文化的关系、全面把握夏王朝的控制能力、国家治理体系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