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教材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大家好,我是Vincent。
记得我自己上学的时候,就很少去翻看那些课本。高中时喜欢去找老师补课,大学的时候就用同学的电脑看各种网课视频。但其实我在大学也看了不少教材,越看的多越不明白越不想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直到工作后,自己写一些工作的心得体会,后来我自己成为了培训师,才明白那些教材,作为教材而言确实是不及格的。
中国正式出版的很多教材,很烂。他们写的都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这些内容并不像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笔记。比如我手边的这本《计算机网络》,昨天买的时候还在惊讶这本书已经出到了第八版本了,自己上学的时候还是学习的第六版。这本书可以算是国内介绍计算机网络最权威和经典的一本书了,但就我自己第六版的学习经历来说,这本书同样并不算是一本特别好的教材。
工作后有同事们推荐了《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看了里面的内容后,直呼惊为天人。这种感觉我表达不清楚,大致就是原来看书告诉我1+1=2,1+2=3,这本书告诉我为什么1+1=2,基于1+1=2有哪些用处。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受。
这就是国内作者的教材,可能很大的原因也是受制于国内刊物出版的制约吧。内容被制约,形式被制约,最终一本教材变得不伦不类。
所以在这种教材的情况下,老师的讲授尤为重要。教材不能解释清除的地方,要靠老师来填补缺失。然而,老师的水平有高有低,学生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所以就会有形形色色的学生和高高低低的成绩。
这才是一个好大学最有价值的所在——老师。只有在经历过无处可学,无人可问的时候,才会感叹有一本好教材是多么重要,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
工作后,我曾托在清华读研的同学找几本清华的内部讲义,同学特别不理解,他说他们都不怎么看教材也不怎么看讲义的,不明白我为何要去花钱买这些。说实在的,如果他当时特别理解我,那他这个清华硕士会让我觉得有点low。
其实在工作中做培训很不容易,我要输出60分的内容,就需要自己有120分的储备。不但费力不讨好,如果出了一点错,反而要被同行嘲笑很久。
而且这个世界对教师,或者是工作中的培训师越发的不友好。在学校内,任何人都可以对老师提要求。各种人各种管理没有一点边界的样子,让真正教书育人的事情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再难发生。因为教师们都在疲于面对检查、反思、整改,在追求形式上的免责,而不是花时间和经历去关心学生。我想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有教无类是无法实现的。
工作中的培训师事情更多,要做项目、要走培训手续流程,在授课上甚至是被要求按照统一的标准上课、要按照统一的流程进行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要按照统一的模板来编写教案、要按照统一的格式来做PPT。还搞出培训师的比赛,看谁是那个最能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完全不在意培训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扯远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已经很久没有发专业视频了。因为在这一长段的时间里我也一直在质疑自己做视频的意义何在。这期间也有大家私信我一些专业问题,还有些朋友找我要一些资料,因为工作忙,我想起来的人都一一回复了,资料也发了,有些我实在是忘记了,很抱歉。
有两位朋友一直在找我要《备自投手册》,抱歉,我不是有意要鸽你们这么久,确实是忙忘记了没有时间整理。
抱歉。
每当我看到、想起这些点赞和讨论的声音,我才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大家在寻找答案的同时,我也在寻找自己的心之所向。
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在自己找寻答案的时候,就是这些私信和点赞支持着我。说实在的,我是一个超级丧的人,熬的每一个深夜,在上一秒发完视频后,下一秒就觉得人生没意义,活着太痛苦。两年前,就是我的第一条视频发布的那个时候,我安排好了自己所有的事情准备找个机会了结自己,但没想到这个机会一找就过了两三年,三年后我还活着。
三年后我还活着,甚至还搬进了自己的房子里,养了两只喵星人,一只叫可乐,一只叫多多。三年里陆陆续续收到了大家的关注,收到了很多赞,也有朋友留言讨论专业问题。这些点点滴滴,支撑着我一步一步坚持到了现在,真的好不容易啊。
这些话我本来是想录个视频的,但是我不想让大家看到我现在泪流满面的丑样子,希望你们看到的我是一个够坚强、够拼命、够努力,也稍稍有那么一丢丢才华的人,是一个向着阳光生长的人。
今年过年的时候,有朋友问我对新年有什么想法吗,我说,希望自己再卷一年,再坚持坚持。
其实我是想告诉自己,别丧,再坚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