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闻网承办,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门、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协办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活动1月14日火热开启!全省各地协同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系列直播、短视频、图文、海报、H5等多种形式立体化展现河北各地精彩纷呈的年俗活动,引导网友了解非遗,关注非遗,营造浓浓家乡年味,陪各地群众欢喜过大年!
1月14日至2月5日活动期间,每日推出一张精美海报,展示各地非遗项目。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幡(正定高照)。
2019年央视元宵晚会直播现场表演正定高照
高照又名“中幡”,是正定民间花会表演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项目,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据说,蒙军进驻中原时期,战时打举幡旗鼓舞士兵气势,闲暇之时舞弄幡旗,最终练得一身绝活。后来皇帝出宫行军作战时途径新城铺村,把此技艺传授给当地喜爱的村民,成为闲暇之余和庙会期间一种杂耍技艺。自此正定民间兴起高照杂耍,并流传至今。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项目 正定高照 南城门演出
高照所用道具主要是粗大竹料,长短、粗壮不一,最重的达72公斤。表演前用龙凤小旗缠绕竹竿,上竖两把花伞,竿顶插十支雉鸡翎作为装饰。高照主要在传统节日和喜庆农闲之时表演,演出时一般由几个汉子轮流上场,表演者用竹竿在身上做出各种动作,主要套路包括托塔、盘肘、二踢脚、双武花、单武花、旱地拔葱、孙猴背剑、二郎担山、老虎大撅尾、跨篮等。表演时有鼓、乐、锣伴奏,还有彩旗、竹幡助威。其动作灵活多变,扣人心弦。
正定高照在百余年的实践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着多套套路动作,具有较强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研究、整理这项技艺,对中国杂技及其他表演艺术有参考和借鉴作用。